黄德宽,1954年10月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语言学科召集人、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首席专家。
他从2017年开始主持“清华简”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持续向学术界发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整理研究报告,其整理研究成果代表了中国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最高水平,为先秦研究提供了最新的宝贵资料。在其积极推动下,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重大文化工程,作为该工程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他带领17家建设单位的400多位学者开展了系统的古文字整理研究工作,推出《甲骨文摹本大系》,发布《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他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努力成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在其带领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全国首家古文字学硕士、博士交叉学科授权点。
林则银,女,布依族,1974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北辰区瑞景街道宝翠花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诚信之星、天津楷模等称号。
扎根社区、服务群众,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践行者。她十几年如一日以社区为家,把群众的事当成最大的事来办。创新设计“七彩民情图”,用不同颜色标记重点关注的家庭,帮助排忧解难。对独居老人“早看窗帘晚看灯”,成立聊天组、串门组等互助组。成立“巧裁女”、“红先锋”工作室,提供全年龄段服务。创新提出“13579”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十佳”社区工作法。2023年8月,她受邀在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授课。
勇于创新、担当作为,做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的排头兵。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打造“三六零”微网实格体系,建立18个楼门微党校,将党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最小单元。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元主体联建联动、共治共享的工作体系。
《榜样9》|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自主创新 拼命苦干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山东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24名。近年来,公司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情况下,蹚出了港口领域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码头研发建设团队“连钢创新团队”被评为时代楷模。公司的相关团体及个人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
坚持自主创新,勇担科技报国使命。2013年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建成30多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并垄断了核心技术。2013年10月,肺癌手术后尚在家休养的老党员张连钢接到公司党委准备实施自动化码头突破项目的电话,他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带头组建创新团队,挑起了规划建设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此后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5+2”、“白加黑”地工作,召开了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破解了一系列世界性行业难题,闯出了一条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子,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至10年的路。2017年5月11日,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以“开港便创下自动化码头世界纪录”的崭新面貌正式投产运营,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智慧绿色港口建设。2018年6月,公司党委吹响了码头二期建设的号角,并将“氢+5G”作为主攻方向。公司党委把支部建在项目组上,把党员放到攻坚点上,对1329项攻关课题进行分解,组建了IT、ASC、土建、业务流程等9个党员突击队。信息技术部IT党员突击队,升级生产作业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成功实现了5G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的结合;工程技术部ASC党员突击队,在近30米高的轨道吊上,经常冒着寒风一呆就是一整天,采集数千组数据进行分析,攻克轨道吊根据作业流程进行能量补充的难关;土建党员突击队,为了让自动化设备在抓取集装箱时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硬是把标准控制到了正负2.5毫米的极限,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2019年11月28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比一期工程工期缩短一半,再次创造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速度”,建成了全球首个基于“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